从4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闽东水产研究所对我市养殖大黄鱼“白点病”开展了专项监测工作,在全市海水网箱中共设置12个固定站点和20个联系点,每个月对每个固定站点取样观察两次。从监测情况看,首先(6月初)在福鼎市沙埕港内前屿镇长屿和店下镇八尺门海区网箱中发生大黄鱼“白点病”即刺激隐核虫病;6月中下旬,三都湾内个别海区(黄湾、虾荡尾、赤龙门)养殖的大黄鱼开始发病,沙埕港海区的发病面积在继续扩大、程度加重、有的发生大量死亡。
据目前的各处情况和以往的经验来看,该病有可能继续扩大和加重,在网箱密度大和鱼的数量多或环境条件差的海区可能发生爆发性死鱼,希望广大养殖户做好防控工作。
一、预防措施:
(1)保持水流畅通,规范养殖行为,合理规划和布局,降低养殖密度;
(3)科学投喂饵料,在发病高峰期改投优质配合饲料,并经常投喂一些具有提高鱼类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如多糖、多种维生素等)。
(4)提高卫生意识,病死鱼不可随意丢弃海中,以免刺激隐核虫大量散发,增加传染源,造成二次污染,导致病情加剧和蔓延。
(5)定期泼洒生石灰等,保证水质清洁,并勤换洗网箱,以免附着孢囊孵出幼虫重新感染养殖鱼。
二、治疗措施:
(1)吊挂“兰片”和“白片”,每口网箱各1片,“兰片”可杀灭刺激隐核虫幼虫,“白片”可杀灭体表病原菌和降低水体中细菌的数量;也可用小瓜敌杀、原虫清等杀虫药物挂袋(在水流缓慢的海区慎用);
(2)在发病初期,将网箱和鱼整体搬迁,改善水环境条件,效果较好;到了发病后期,不能搬迁网箱和鱼,此时鱼体质弱,经不起折腾,搬迁反而会引起鱼大量死亡;
(3)停止投喂鲜杂鱼饵料,改投优质配合饵料。如不会摄食的鱼只有等待水温上升到27℃以上后,该虫会自然消退。
(4)保持水流畅通,或增设增氧设施,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可有效地避免鱼的大量死亡。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 刘振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