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光棘球海胆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1日

一、种胆与产卵孵化

  1、种胆胆径为7cm~10cm,水温22℃~24℃。破碎后生殖腺“反浆”,雄性为乳白色,雌性为浅黄色,粒状。

  2、种胆入池开始排放,及时将开始排放的雌雄种胆取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下很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

  二、育苗设施的选择:一般为20m3~30m3的长方形水泥池,车间大棚顶钉盖油毡布,基本暗光,窗口有遮光布;配备锅炉;育苗用水为沙滤海水;小球藻、角毛藻、扁藻等藻类培育室。 三、亲贝培育:一般是3月中旬,挑选易操作,设施齐备的做种贝培育的池子。通过渐进的温度提升方法加上充分的饵料供给来促进亲贝性腺的发育。

  1、亲贝的来源:亲贝在入池后用土霉素1g/mL的量来处理亲贝,3天为一个疗程。

  2、亲贝的促熟:升温1℃/天,到17℃~18℃时恒温1天,之后升温1℃/天,至20℃后控制水环境温度为20℃~22℃;密度控制在35个/m2;饵料投喂是12次/天,保证在投喂单细胞藻1.5小时后亲贝摄食基本完全。
  
  3、产卵:经人工促熟培育后,可以阴干处理亲贝2小时,后用24℃~25℃海水刺激半小时,后放于浮动网箱产卵。等雄贝开始排精之后,捞出雄贝,另放于水槽,分开处理。

  三、苗种培育:受精卵置于用青霉素2g/mL。EDTA2g/ml,处理过后的培育池水体中,气石分布密度为1个/m2,微充气。控制孵化水温23℃左右。

  1、D型幼虫培育: 36小时的发育后,投喂金藻,日投饵量5000个/mL,早晚换水各1次,换1/2/次。控制幼虫密度10个/mL。

  2、壳顶幼虫培育:发育3天后,按8个/mL幼虫布池。随着幼虫的发育,投饵量慢慢增加,壳顶幼虫前期为1.5~2万个/mL的金藻;壳顶幼虫中期投饵量控制在2~2.5万个/mL。;壳顶幼虫后期为3~3.5万个/mL。壳长达160Um的中期,此时可增投扁藻投饵量为2000~3000个/mL。控制幼虫密度为4~5个/mL。
  
  3、眼点幼虫培育与附着:幼虫壳长约(280~300)Um时,出现眼点。控温23℃,日换水2次,2/3次,控制幼虫密度为3/mL。当足部慢慢伸出时,就是投放附着基的时机,应掌握当30%幼体出现伸足时投放附着基(扇贝壳),控制在一个池子投放6万个~9万个。特别注意是此阶段一定要保持车间内黑暗。
 
  4、稚贝管理:稚贝期,慢慢降温,l℃/天,换水2次/天,100%/次。当颜色变深,一般4~5天后即可出库。

(摘至《中国水产》2010.NO.06)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友情连接

中财通商
长发包装
佰嘉益
华好园艺
亿象城实业
港世通
时利和
铜梁人才网
晟兴盐业
雅熙建筑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