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福寿螺化害为利 斗门农民令其成为养虾饲料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6日
     本报珠海讯 外来物种福寿螺危害农业生产,曾对广东省及邻近省份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福寿螺又到了繁殖季节,笔者采访得知,珠海斗门养殖业巧妙化害为利,福寿螺成了虾苗饵料。   几场雨后,笔者在珠海市北山草坪等地积水处发现,一平方米潮湿草地就蠕动着数十个福寿螺,不少青草上挂满了福寿螺产下的鲜红的团状物,这些团状物是由芝麻大小的螺卵集结而成。笔者揭下一团螺卵,粗略估算,一团大约有三四百个小螺卵。据当地村民介绍,到了天气持续晴朗、草地积水干涸后,来不及撤回沟渠的福寿螺就会因缺水而死亡。1只雌螺一年两代可繁殖幼螺达32.5万只。   据了解,福寿螺,又名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一种大型食用螺,外形与田螺相似,个体大,体重可达250克以上,属高蛋白的美味佳肴。南美华侨上世纪80年代将其引进回国。福寿螺嗜食水稻等水生植物,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对农业危害极大,在1992年至1996年,接连在广东、广西等数省市泛滥成灾,政府相关部门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灭螺工作。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公布了首批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名单中,就包括了福寿螺。 如今正是福寿螺繁殖的旺季,福寿螺对珠海斗门农业影响究竟有多大呢?笔者电话采访了珠海市斗门农业局梁局长,得知由于斗门罗氏沼虾养殖业发达,螺肉是虾苗最好的饵料,当地农民自发大量采集福寿螺做饵料,巧妙化害为利,消除了福寿螺对斗门农业的影响。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友情连接

龙铺机电
国脉酒业
河道清淤
联创文化
联创文化
婚博会
快抖霸屏
公馆贰陆
全景贵州
铭盛玻璃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