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添加不同诱食剂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和饲料消化的影响
刘立鹤1,2 郑石轩1 郑献昌1 徐焕新1 周歧存3
(1.湛江市水产动物饲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湛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生长,饵料系数,诱食剂,Cr2O3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上三大经济虾类之一,具有营养需求较低、生长快、抗病力强、广盐性、适应能力强的特性。南美白对虾高位塘养殖、淡化养殖获得成功后,华南和江浙一带掀起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热潮。近年来,人们对南美白对虾的最适营养素需求、养殖模式、淡化育苗技术、繁殖、病害防治作了很多研究工作1~8,但是从诱食剂和消化角度研究南美白对虾生长规律的报道不多。诱食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特殊的气味或掩盖饲料中不良气味,同时刺激对虾的感觉器官,促进对虾摄食,从而加快生长;另一方面,通过诱食剂诱导对虾摄食,可减少水体中饲料残饵,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过剩饲料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都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甜菜碱和牛磺酸是良好的诱食剂,在畜牧业饲料配方中大量使用,在水产动物如鱼类、河蟹、中国对虾等饲料配方中也有报道。本实验根据诱食剂的一些前期工作和经验9~14,主要研究甜菜碱和牛磺酸不同含量和配伍在饲料粗蛋白含量相当、但鱼粉含量不同的饲料中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摄食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并以一种市售诱食剂产品作为对照,以此来评价甜菜碱和牛磺酸的诱食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基础饲料配方分为两种:一种接近商业饲料配方(见表1—1#);另一种饲料配方中鱼粉降低了12.5%,用豆粕、面粉调至等氮水平(见下表1—2#) 试验的各种原材料在混合前均经过粉碎过60目筛,微量添加成分采取逐级扩大法混合均匀。按表2设计的饲料配方在两种基础饲料上分别加入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诱食剂,饲料中以Cr2O3作为指示剂,用于饲料消化率的测定。用双螺旋挤条机,制成试验饲料,分别记为S1、S2、S3~S7,风干置于—20℃冰箱中保存备用。饲料的检测结果如表3。
1.2虾的饲养与管理
本试验设8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湛粤海饲料有限公司东海岛实验基地循环过滤水系统中养殖,每个玻璃钢桶(26OL)放养同批孵化标粗的南美白对虾苗30尾。饲料投喂试验初期每天按体重15%量,分四次投喂,早晚的投喂量占总投饵量的60%—70%。视每桶对虾摄食情况,适当调节,每周随机抽取1桶虾称重作为调整投饵量的依据。试验中期和末期分别进行称重、计数,养殖时间持续8周。养殖期间的平均水温27℃,DO>6mg/L,海水比重1.06,从养殖的第3周开始收集粪便,晾干后,密封置于冰箱中保存待测。
1.3 评价指标
总消化率=100%x(1—Ya/Yb)
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100×(1—(Xb/Xa)×(Ya/Yb))
其中x。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含量;xb粪便中某种营养物质的含量;
Ya饲料中Cr2O3的含量,Yb表示粪便中Cr2O3的含量
增重率(%)=100x[试验末期平均重量—试验初期平均的重量]/试验初期的平均重量
饵料系数=摄食总量/(末期虾体总重—初始虾体总重+死亡的虾体总重)
蛋白质效率=虾体增重/(饲料摄人量)(饲料蛋白质含量)
1.4 样品分析 粗蛋白质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脂肪采用索氏抽提法,水分采用105℃烘干法,灰分采用550℃马富炉法,三氧化二铬按照Furukawa,1966)方江法测定〔15〕,为防止置于冰箱对饲料、虾体、粪便组分的影响,本实验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的所有检测结果均以干重计。
1. 5数据分析
所有的试验数据均用SAS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 南美白对虾生长
从试验中期生长指标来看,除S4组对虾增重率明显低于S1、S3、s7外,其他处理组,S4与s2、S5、S6和S8组对虾生长均无显著差异。试验末期S5组对虾增重效果最好,S1次之,增重率分别为1900.3%,1872.6%,明显高于S8、S4组的1806.3%、1689.9%,S1、S2、S3、S5、s6和S7组对虾增重没有显著差异(见表4)
2.2 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
试验中期的饵料系数普遍较低,均在1.2以下;鱼粉含量少的S5—S8组的饵料系数略高于鱼粉含量较多相应的组别S1~S4,其中S1、S3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与S6,S7组;S1~55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但较饵料系数显著低于S7。就蛋白质效率而言,除S4明显低于其他组外,其他组没有显著差异。试验末期S5饵料系数最低,S4组的饵料系数明显高于其他饲料组,除S4组,其他组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蛋白质效率S5组显著高于S7、S8。试验前后所有组成活率都较高。
2.3 南美白对虾虾体组分分析
虾体成分检测表明:在粗蛋白水平相当的条件下,不同组成的饲料对虾体组分没有明显影响,粗蛋白质大都维持在70%之间,粗脂肪含量在6.5%,水分在73.5%,灰分在11%左右正常范围,这说明肌肉成分总是相对稳定。
2.4表观消化率
将收集的对虾粪便与饲料代号一一对应,依次记为粪便1#~8#,测定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粪便Cr2O3含量,按公式计算出表观消化率,南美白对虾总体消化率一般在70%左右,灰分和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较高,约在90%左右,而粗脂肪的消化率较低,只有60%左右,不同处理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并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3.1 不同诱食剂饲料的效果
饲料中添加不同诱食剂养殖效果均较好,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饵料系数均在1.4以下,中期饵料系数多在1.1左右;即使是生长相对较慢的市售诱食剂S4组对虾中期、末期增重率也分别达到510.61%,1689.92%。从本实验结果看,诱食剂在鱼粉含量高的饲料中作用并不比鱼粉含量降低12.5%的饲料组明显。相反,在鱼粉含量较低饲料S5、S6组,对虾末期增重和增重率略优于40%鱼粉的S1、S2组。本实验表明,甜菜碱是对虾较好的诱食剂,饲料中较小添加量就能获得很好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当其添加量为0.2%时,对虾生长效果最佳,饵料利用率也较高,添加量达到0.5%时,对虾生长性能并没有明显改善,反而有所下降;在此实验中牛磺酸和甜菜碱的协同作用并不明显,市售诱食剂效果较甜菜碱和牛磺酸效果相对较差。本试验所用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大都为47%(以干重计),粗蛋白含量较COlvin和Brand(1977)研究南美白对虾最适粗蛋白含量30%,Smith(1985)大于36%的结果偏高〔3,5〕,饲料中的高蛋白(特别在试验后期)极可能掩盖了诱食剂在饲料中的作用。应进一步研究诱食剂在更低粗蛋白质、更低鱼粉含量饲料中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南美白对虾对不同原料的消化率
本试验表明南美白对虾对无机盐、粗蛋白质的利用率普遍较高,都在87%以上,用部分豆粕和面粉替代鱼粉,对其消化率并没有太大影响,这和Shiau(1992)测定斑节对虾对鱼粉、豆粕、酪蛋白的消化率研究用一定量的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荣长宽(1994)对中国对虾对16种饲料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5,16〕。这为植物蛋白大量替代动物蛋白提供了可能。投饵量相当条件下,表观消化率与对虾增重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如S5、S1组生长较好,表观消化率也较高。
本试验中南美白对虾对粗脂肪的消化率较低,一般在60%左右。这与吴新民(1997)对饵料中不同的动物性蛋白源对虾体生长和营养组成的影响研究中得出粗脂肪的消化率在93%以上有较大的出入,因其缺乏饲料成分检测,对虾种类、消化率的测定方法均无说明,试验配方也存在缺陷,故无法作为比较消化率的可靠来源〔17〕。潘鲁青(1997)曾对中国对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研究发现其脂肪酶活力很低,lovett和flder在研究Penaeus setifenus白对虾体中只有酯酶,而没有脂肪酶,另外,Bemer和Ham—mond(1970)对许多无脊椎动物,Biesiot和Capuzzo
(1990)对美洲龙虾(Homarus americanus)的研究都表明虾的脂肪酶活力较低〔18~21〕。本实验所采用的南美白对虾食性较杂,极可能是虾体内脂肪酶活性不高,从而导致脂肪表观消化率较低,加之本试验中粪便的收集主要集中在试验中后期,饲料中的高蛋白是否会导致其脂肪利用率不高,如何提高南美白对虾脂肪消化率都有待于从较低蛋白含量的饲料和脂肪酶活性入手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