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开展浮动式坛紫菜栽培技术推广试验
目前福鼎市普遍采用的坛紫菜固定桩悬浮式栽培技术把坛紫菜栽培从滩涂推向了5米等深线以内的港湾浅海区,大大地拓展了坛紫菜的栽培面积,也提高了坛紫菜的单位产量与质量。但随着近年来临海工业用海和填海造地工程的增加,占用了大量的5米等深线以内的内湾浅海与滩涂,而紫菜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紫菜原料需求的与日俱增,却促进紫菜栽培面积的扩大。为此,推广新的栽培模式,开发5米等深线以外的沿岸外侧浅海海域,成为福鼎市,以至整个闽东地区沿海紫菜产业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在有关部门与企业的支持及紫菜养殖专家赖品平工程师主持下,福鼎市紫菜协会和水产技术推广站共同承担了坛紫菜浮动式栽培技术试验,组织紫菜栽培科技人员在2006年4月赴江苏、浙江沿海考察基础上,制定了符合福鼎市海域实际的坛紫菜浮动式栽培技术试验方案,并于当年6月份组织有关紫菜养殖场进行备料,7月份冒酷暑、顶风浪进行海区打椿放架,8月份经受了“桑美”17级超强台风正面袭击的考验,9月份在小笎筜海区附苗培育,等培育至长3~5厘米后,分挂在2.6亩面积的浮动式框架上,继续栽培。全季经3次采摘,计收鲜紫菜1329.5千克,平均单产510.5千克/亩,产值11268元,平均价2.94元/千克,试验成本支出11000元,首茬投入与产出基本持平,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试验证明该坛紫菜栽培模式适宜当地沿岸外侧5米等深线之外的深水水域。 目前他们正从如下几个技术环节提高生产潜力:①提高海上栽培的管理技术的熟练程度;②配置适用的采收机械设备;③降低管理船只的舷高度;④提高采苗密度的均度;⑤开发二茬紫菜养殖。福鼎市坛紫菜浮动式栽培技术试验的成功,在当地菜农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他们目前正在争先恐后参予生产性试验。(信息来源:福鼎市紫菜协会)
上一篇:良种锯缘青蟹苗在宁德市蕉城区试养获得成功[ 06-16 ]下一篇:蕉城区完成大黄鱼、缢蛏测产验收[ 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