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诺卡氏菌病及防治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收藏
 

        在浙江台州大陈岛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出现了一种以体表和脾、肾等内脏出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病危害严重,持续时间长,造成大批鱼死亡。但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大黄鱼该病的报道。该病主要发生在浙江沿海网箱养殖大黄鱼,患病对象主要是2龄鱼,体重约250g,均已达到商品鱼规格,发病季节在9~10月。病情发展缓慢,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患病初期,病鱼无明显症状,仅反应迟钝,食欲下降,上浮水面离群独游。随着病情加重,部分鱼体表出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直径0.5~2.0cm,体表有损伤并溃烂出血,尾鳍也有溃烂出血,随后逐渐死亡。解剖观察,脾肾等内脏稍有肿大,且布满大量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直径0.1~0.3cm。
  养殖大黄鱼感染该菌可能是由于鱼体免疫力低造成的。由于网箱养殖的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水体交换差,饲料鲜度不高,是造成鱼类生长不良,体质虚弱。另外,由于养殖海区水流速度较大,网片附着物较多,影响养殖鱼类正常活动,造成鱼体损伤,因此给病原菌提供了致病机会。
  由于诺卡氏菌生长较慢,造成病情不剧烈,在发病前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故给该病早期诊断和防治带来极大困难。为防治大黄鱼诺卡氏菌病,①鱼种放养时对损伤、擦伤和已有病症的鱼一定要选出,不能进入网箱;②高温时要注意网箱清洁,及时清除附着物或换网,以免大风、台风时引起损伤;③投喂饲料要新鲜,提倡使用配合饲料,并添加维生素C或多维,高温期不要投喂过饱,一般为摄食量的60~70%;④注意网箱放置位点的流速,应选择流速小于0.7m/秒,流速大处密度适当减小,以免网箱变形引起机械损伤;⑤尽量减少起网次数,以免应激反应;⑥如有病鱼死鱼上浮水面要及时捞取、隔离,是防止病害蔓延的有效手段。在流行季节要加强消毒措施,建议使用2~4g/m3苯扎氯铵,即洁尔灭进行养殖水体消毒。在治疗上无特效药,可使用联磺甲氧苄啶0.04g/Kg拌饵治疗,或用福利平、强力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10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 友情连接

    盛达机械
    易考科技
    源展纸制
    新门网
    活动策划
    塑机回收
    永诚网络
    铭志教育
    园区云
    恒正建筑
    享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