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预报方法
当赤潮发生时,一般海水会发生相应变化,可根据各种海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预报方法。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7种。
1、潮汐预报法:潮汐对赤潮生物聚集和扩散起重要作用,潮水涨落会引起海水交换,把底层营养盐输送到表层,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表层,促使赤潮形成,因此赤潮预报可结合当地天气预报和潮汐预报同时进行。
2、赤潮生物细胞密度预报法:通过试验确定形成赤潮时水体赤潮生物的细胞密度范围,一旦水体中赤潮生物密度达到这个范围,就可以认为形成赤潮。
3、垂直稳定度预测法:当水体成垂直混合,底层营养盐向表层输送,引起海水垂直温度发生变化,这是赤潮易发环境的典型迹象,因此可根据水体垂直稳定度的测定来对赤潮发生进行预报。
4、海洋微生物含量变化预测法:海洋微生物与赤潮形成有密切关系。根据赤潮发生前海域中浮游生物细菌数量变化规律来判断水质变化情况可初步预测赤潮发生。通过对水体中微生物细菌量多少的变化来预报赤潮是否发生。
5、赤潮生物孢囊水温预测法:赤潮生物孢囊萌发前需要一定温度条件,秋冬季节孢囊沉入海底泥中休眠,一旦水温达20~22℃时赤潮生物孢囊便开始萌发,因此可通过对不同海区赤潮生物孢囊萌发水温测定,来预报赤潮。
6、近岸环流预测法:此法是根据日本濑户内海地区赤潮发生时环流特征总结而来。测定当进入纪伊水道的黑潮水系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流动时,不发生赤潮。反之,如果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动时,一般会发生赤潮。
7、水质预测法:通过以往资料分析得到氮、磷和赤潮发生的关系,然后依据水质变化建立以水温、盐度、溶解氧等为参数的赤潮预报分析法。
(摘自《河北渔业》2006、NO3)
上一篇:水流、水压、光照及药物处理对半滑舌鳎驯养的影响[ 07-09 ]下一篇:鱼苗计数中的骗局[ 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