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网箱养殖海水鱼粘孢子虫病的防治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收藏
 

                  林永添   余卓健   陈洪清 
               ( 宁德市水技站试验场     352103  )

    孢子虫属原生动物,种类很多,个体大小一般在几微米至十几微米之间,形态构造由于种类不同而各异。主要寄生在海淡水鱼类体内外,国内外常有报道。我省室内水泥池养殖的鳗鱼常有寄生此病的报导,而海水网箱养殖中粘孢子虫病尚未见到报导。2001年9~11月间,笔者在宁德、福州两市网箱分布密集区先后发现几例寄生粘孢子虫的病例。目前尚未造成大的死鱼后果,但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彻底消除病患。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1   主要症状
    粘孢子虫寄生在鱼体的皮肤、鳃、鳍和体内的各器官组织。早期感染的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在尾部、背鳍基部及体两侧线附近开始出现小瘤状的凸起,大小不一,凸出部位的鳞片稍竖起,无光泽、粗糙,有的病灶区鳞片部分脱落。严重的形成脓包,挤破,有脓血状粘质物流出。揭开鳃盖,可见鳃丝失血或点状出血,粘液明显增多,局部鳃小片有血性渗出物,鳃上布满了由孢子虫包囊形成的白点,解剖鱼体观察,体内大部分组织器官如肝脏、肾脏、鳔、肠系膜、心脏、脾脏、肌肉等均布有大小不同的白色包囊,其中以心脏、脾脏为甚。心脏颜色比正常更显暗红色,似为一层血膜所包被。肉眼仔细观察,可见有许多针头大小,或是数个小米粒大小的白色包囊。肝脏颜色变浅或充血,肾脏失血或浮肿,有的被一层白膜覆盖,中间有白色突起。
     同是寄生在鳃上的粘孢子虫与刺激隐核虫、淀粉卵涡鞭虫的区别:粘孢子虫需在400~500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而刺激隐核虫、淀粉卵涡鞭虫在100倍显微镜上下即可观察到。
粘孢子虫与巴斯德氏菌病肉眼观察的相似之处为病鱼的鳃、脾、肝、心脏、肠系膜、鳔等器官都有白点;不同的是巴斯德氏菌病肌肉中没有白色的包囊和“脓肿”,也没有肝脏的肥大和肾脏的肿胀现象。
    2   危害及流行情况
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以秋季发病率较高。主要危害海水网箱养殖中大黄鱼、鮸等石首鱼类及鲈鱼等,鲷科鱼类及石斑鱼等目前尚未发现。局部网箱区的养殖鱼感染率可达30%,但死亡率较低,目前在1%以下。
    3   诊断
    选取病灶上的白点做成水浸片,镜检发现大量的粘孢子虫,结合其他症状和实际情况,初诊为是由粘孢子虫引起的疾病,经初步判断是碘泡虫和尾孢虫这两种。
   4   防治对策
   粘孢子虫的传播途径来自带有粘孢子虫包囊的冰鲜小杂鱼,养殖鱼摄食后从消化道进入体内,进而深渗入循环系统、排泄系统、肌肉组织。病鱼的表皮破裂,排泄的粪便以及病死鱼包囊崩解后虫体可向外传播,而养殖水环境的富营养化给粘孢子虫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为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⑴发病季节,改用配合颗粒饲料,尽量不使用冰鲜饵料。
   ⑵对明显的病鱼及病死鱼要及时捞出,集中销毁,严禁随意丢弃。
   ⑶调运亲鱼、苗种要严格实施检疫制度,严防病原体传播。
   ⑷注意网箱区要合理布局,保持良好的养殖水环境。
   ⑸发现病情可内服盐酸左旋咪唑1~3g/kg,外挂敌百虫(食用鱼禁用),可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
   5   体会
   通过粘孢子虫病例的诊治,笔者从中发现一些规律:
   ⑴同一个养殖水体中,若发生某一种养殖鱼类被粘孢子虫感染,也不会传染给养殖水体中其他品种的鱼类。
   ⑵通常情况下,粘孢子虫感染鳃部后会出现肉眼可见的白点,大小不一,往往外观很难观察到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
   ⑶孢子虫的孢子很难被杀死,治疗比较困难,很多病例是由于原发性粘孢子虫病演变为细菌性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
   ⑷在环境、饵料等条件得到改善后,过一段时间病情也会有所缓解。
   ⑸疾病发生后,如果及时防治,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和扩散。反之,则会加重。

                              通联方法:福建省宁德市水技站试验场      邮编:352103     
                                    电话:0593—2595120或2595130转8010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3年08月1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 友情连接

    黄族缙绅网
    太仓优玛
    龙发装饰
    超预期
    活动策划
    远大制冷
    快抖霸屏
    金葵花
    美年健康
    民发机械
    金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