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几种病害基本情况

点击数: 【字体: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收藏
 

 1、黑鮸孢子虫:鳃上、心脏、脾脏布满了白点,肌肉也有。各内脏器官发生炎症,膘壁上也有分布着白点。肾脏失血也布有白点,肝脏也有,肠道发生剧烈炎症。体表颜色变淡或有隆起的脓疮,背、尾鳍棘出血或发红,尾部有点状充血或发红。胆囊萎缩或颜色变深,肝脏肿大或缩小,有的部分呈“花肝”。镜检鳃部、心脏、脓汁等都有发现孢子虫孢囊。
     分析原因:水质浑浊带来的;饵料本身就带有病原体。
流行情况: 水温在21~25℃左右,比重在1.019~1.021之间。100g~500g以上都有发现。时间为9~11月。
    防治对策:内服甲苯咪唑1.5g/kg料,外挂敌百虫。
    2、大黄鱼孢子虫:体表溃疡,烂尾,尾鳍开叉。鳃丝失血,肝脏变黄发白或充血,肾脏失血或浮肿。心脏、脾、鳃上都有白点,大的直径1~3mm,小的也有1mm。
病因:①最近台风天气引起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所致。②底质污染给病原体感染创造条件。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100克左右的鱼种,但流行范围不大,病情不严重。时间为9月份。
防治对策:①适时添加维生素,增强鱼体质。②挂袋敌百虫或用高锰酸钾浸浴。③内服盐酸左旋咪唑。
    3、真鲷刺激隐核虫:①体表发白,鳞片易脱落,眼睛变白、发红或瞎掉,鳃丝贫血变白或点状充血。镜检鳃部、体表鳞片发现有许多虫体,解剖肠道内有积水、胆囊肿大或缩小、肝脏呈“花肝”。体重在100g以上。
②体表、腹部点状出血,各鳍充血发红,尤其是背鳍,鳃丝失血。镜检体表鳞片发现有少量虫体,解剖肠道有严重的炎症并且充满了黄色粘液,胆囊颜色变淡,脂肪肝 —呈灰黄色或微黄色并且脂肪很多。
     病因:脂肪肝主要是由饵料变质或鲜度差,投喂过度引起的。刺激隐核虫由环境突变,如水温等;底部丰富的有机物给虫体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网箱布局不合理,流水不畅通也是发病的一个原因。
    流行情况:水温25℃左右,时间10月上旬。发病率100%,连江东洛岛。
    治疗方法:①把网箱拖到水流畅通的海域。②吊挂杀虫1#2~3片+农康宝1#1~2片/网箱。③内服食母生、鱼肝宁等。
    4、大黄鱼:病鱼体表鳞片脱落,各鳍充血或出血、发红,下颌、鳃盖边缘、头顶充血或发红。眼眶充血或发红,尾部下方、腹部有点状出血。解剖,肝脏发白,胆囊发炎,颜色变淡或深(这种情况比较严重),肠道有严重的炎症(整个肠道充满淡黄色的粘液或某一段充血或充水),有一部分早熟。
    处理方法:①减少投喂量。②添加鱼肝宁+多维。③低潮或平潮时泼洒生石灰。④较脏的网箱要及时换掉。⑤尽量少搬动。
    5、大黄鱼:病鱼鳃部严重贫血,身体发白,特别是尾部。其它部分基本正常。规格3cm左右(秋苗)。
    分析原因:①退潮后,池塘内成为死水不流动。②网箱太脏,主要是鳗粉残饵粘附在网箱上,造成水流不畅通。③以上两种情况导致鱼苗缺氧而引发疾病。
处理方法:口服红霉素8g/kg饲料,连续3天。效果显著。
   6、海葵:病鱼鳃部两侧充血发红或吻部腐烂(这一特征比较明显),有的腹部两侧点状出血,有的尾部充血发红。解剖观察,内脏各器官都有炎症。网箱底部和中下部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海葵。海葵能释放毒素,鱼一触之便会死亡。被海葵哲过的鱼会在水面上翻转游动,过一会儿便会沉底死亡。往往发现水面上少量时,底部已沉底死亡许多。
    分析原因:①海葵喜欢粘附在较粗的网箱上,而且生长发育很快。②水质非常浑浊也是一个原因。
    流行情况:大黄鱼种100g以上。时间在6~10月下旬。
处理方法:把小网箱换成大网箱养殖;把有结节的粗网箱换成无结节的较细网箱;换洗网箱的时候,如发现有海葵粘附在网箱上,要用生石灰或高锰酸钾泼洒后再冲洗干净。
    7、黑鮸卵甲藻病:规格在2~3cm左右,寄生在体表、鳃及背、尾鳍上。用烧杯打起观察,就会发现背、尾鳍上有几个或数量较多的小白点。白点寄生多时,就会影响摄食。
处理方法:在刚投喂桡足类的时候,桡足类要用福尔马林或其他药物消毒;泼洒螯合铜0.7~1.2ppm或硫酸铜0.8~1.1ppm,加抗菌素;加淡水浸泡,全淡或比重降至1.010。
流行情况:时间为11月中旬(秋季育苗中)。主要发生在刚投喂桡足类的时候。
   8、大黄鱼开鳃、白身症:主要症状是鳃部打开,鱼苗刚死亡不久除头部外,全身部位发白。鱼苗浮于水面打转,腹部膨大,不下沉,过不久即窒息而死。
流生情况:主要危害对象是春苗。发病率为60%以上,死亡率达30~40%以上。
   9、“白点”病:主要症状是体表有肉眼可见的小白点,数量由病情发展而定。
流生情况:春苗及100g以上的鱼种,水温在22~23℃,发病率在50%以上。时间在5~7月份。网箱养殖的海水鱼都会发生此病。
   10、大黄鱼“内脏白点症”:主要病灶部位是脾、肾。病原体经鉴定为假单胞菌,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铜绿和门多萨假单胞菌。
流生情况:时间为3~4月份。发病率为40~50%,死亡率达10~20%以上。主要危害对象是100g以上的鱼种。
   11、布娄克虫病:主要症状是鱼体鳃部打开,并附着许多泥样的污物。鳃部贫血呈灰白色。若水面发现有少量的病鱼(全身附着泥样的污物)无力游动,底部已有大量鱼体死亡。
流生情况:时间在5~6月份。主要危害晚春初夏培育出的小苗。网箱养殖的海水鱼鱼苗(2~7cm左右)都会发生此病。
    处理方法:用福尔马林泼洒或淡水浸浴。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03年08月13日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内容
观后心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 友情连接

    食尚香
    珠海唯立玛
    晟兴盐业
    云检分析
    鸿杰印务
    黄族缙绅网
    云检分析
    杭州整形
    禅道开源
    天津阀门
    宏昌石墨